2016年的照明行業有人榮譽加身,有人黯淡離席。在2016年世界變得互聯網+了、LED+了,這個世界的套路變了,2017,新常態已為常態,這個地球需要新的方位了。辭舊迎新之際,回望LED照明產業這一年來的跌宕起伏,我想用九個關鍵詞來進行一個總結熱評。
漲價潮
漲價潮毫無疑問高居榜首,從2016年 10 月份開始,由環保局、工商局、城管局、安監局、消防局等組成的稽查大隊開始對全國范圍內的生產企業進行環保抽查,從污水抽檢、地面巡視,空中排查三管齊下,真正實現了海陸空全方位無死角打擊。
至此,漲價潮的蝴蝶效應擴散全行業。照明行業自然不能避免,LED 芯片從 3 月就開始迎來漲價,至今已有四輪漲價潮,9 月份開始漲價的原材料,加上物流運輸環節的成本上漲和年底的環保風暴,LED 照明行業遭受到重大沖擊。近兩個月來大部分中小企業的 LED 照明產品相應實行了提價 10%——15% 不等,像嘉美照明、雷士照明、冠華照明等也對部分產品進行了調價。
往年照明行業的年底關鍵詞總逃不脫跑路和催款。今年不一樣,行業環境空前健康,課堂君很欣慰啊。因為在漲價潮和環保風暴的雙重壓力下,大家,連跑路的錢都沒了。
大者恒大
雖然環保風暴對照明行業確實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受影響的幾乎都是中小型居多,因為大企業有穩定的貨源,而且一般燈具產品的研制,生產環節都掌控在自己手上,所以除了部分產品漲價,幾乎沒有太大影響。
從而也奠定了 2016 年照明行業大者恒大的格局,木林森競購朗德萬斯,三雄極光上市募資加快線上電商及海外銷售布局、雷士照明大力布局、積極拓展家居照明業務等案例屢見不鮮,隨著大型企業渠道布局和產能擴充的完成,沒有品牌和規模效應的中小企業逐漸邊緣化,未來訂單將會逐漸集中到各家大廠,LED 行業大者恒大的現象將會更趨明顯。
細分市場
在主流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有人急流勇退,選擇往細分市場方向延伸,并在這一年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比如專注于店鋪照明的鉑晶;專注于餐飲照明的石客;專注博物館照明的晶谷。
植物照明、醫療照明、汽車照明、餐飲照明、博物館照明等細分領域近年來越來越火熱,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有意識地去往細分領域滲透,未來照明格局將呈現“大而強 小而美”的局面,未來中國一定會產生很多“小而美”、專注于某個領域的企業。
跨界
LED照明企業的跨界從2015年就開始,但2016年大家跨得格外火熱,三安、華盛等企業紛紛向集成電路靠攏,鴻利轉戰車聯網、萬潤擁抱數字營銷、勤上、長方轉型教育等例子不勝繁舉,不過最明顯的還要數木林森,2016年進行了多起并購和投資,完成LED芯片、器件、應用的全產業鏈布局。在這個哀怨四起的年份,“壕氣沖天”只服木林森。
市場調整
獨上高樓,有人歡喜有人憂。2016年,有大企業跨界整合,同樣也有大企業進行了精兵簡政,比如歐司朗出售子公司朗德萬斯、GE 退出亞洲市場、德豪潤達剝離國際業務等,無論是出于生存,還是調整戰線的考量,都預示著產業競爭的日趨激烈。
整合并購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業內并購案例多達 31 起,呈現以下趨勢:1、收購變豪購;2、海外收購增多,受阻也多;3、跨界并購增多,主要領域為體育、教育、VR、無人機、醫療健康領域等。
盡管 LED 照明產業增速放緩,但是隨著行業洗牌進入收尾階段,一大批低素質的行業企業被淘汰,行業逐漸步入良性發展軌道。隨著市場整合兼并步伐加快,企業間的資本血拼還將進一步升級,預計兩年之內行業格局將基本塵埃落定。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